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占全台總人口的20%,即每5個人中就有1人是長者。在有限的資源與人力下,時間與地域影響所造成偏鄉與城市間醫療健康不對等的情況日益攀升。自2023年起,致茂文教基金會與社會企業「數位人道協會」共同推動「遠距健康促進偏鄉樂齡專案」,希望透過遠距數位的健康與衛教課程,為偏鄉長者提供第一線的關懷照顧,並響應政府的「健康台灣」政策,讓長者健康安老。
偏鄉送愛 距離不在
致茂是桃園在地企業,在茁壯發展之餘,也希望能回饋給在地。2年來,致茂實際走訪桃園市復興區原民偏鄉的「爺亨部落」與「奎輝部落」,關懷當地長者。這些偏鄉的長者平均年齡69歲以上,部分長者因偏鄉資源匱乏導致身心健康狀況較都市有落差。透過部落的文化健康站,能基本提供長者飲食及生活關懷,同時也有簡單的社區健康課程。但我們深知,這樣還不夠,長者要的更是能有自我關懷意識,提升長者健康識能並照護個人健康。

▲ (左一)致茂文教基金會應正董事長與(右一)數位人道協會潘人豪執行長帶領團隊前往桃園復興區奎輝文化健康站參訪

▲ 桃園復興區爺亨部落文化健康站參訪
數位共生:落實照護數位培力 以科技連結偏鄉社區與醫療資源
透過與數位人道協會的專案合作,並結合WaCare數位共生平台,以科技連結將偏鄉社區的長者和照護者與近2,500醫療資源、專家機構串聯,總受惠人次超過五十萬人。透過不同類型的專家與互動課程,如中醫、營養、物理治療、識能訓練、職能治療、諮商心理…等,讓正確的衛教觀念融入長者日常,讓照護員(社區工作者)與偏鄉長者取得更豐富且多元的衛教知識,提升健康識能,更進一步數位賦能,降低社區工作者的負擔,也無形中增加社區凝聚力。連續兩年帶領協會與同仁至偏鄉參訪的致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應正說:「致茂文教基金會從科技出發,科技本身不僅是為了創新產業,也要兼顧對社會的關懷,透過樂齡教育與數位培力等多元化的課程安排,身心調適,促進體能改善,讓大家一起變得更健康,社會共好。」參訪過程中,我們也與部落長者一起上課、做運動,透過認知抓手互動課程,訓練長者的識能協調性。

▲ 每堂課前的暖身運動讓長者能活絡筋骨

▲ 透過遊戲互動,訓練長者的手腦協調,降低認知障礙症
“每個禮拜都可以讓我們出來動一動,對老人身體很健康,也很感謝有人願意關心我們”
“上課好像回到小時候,感覺自己有用了 變年輕了”
- 部落長者的分享
以科技關懷 共榮共好
致茂電子與致茂文教基金會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透過企業微薄的力量,幫助需要的弱勢團體。我們深信企業責任中,應包括對社會的承諾,以「地方創生」、「慈善關懷」與「急難救助」等推動面向,整合我們的資源回饋給社會,擴大對社會價值觀影響力。
▲ (右一)致茂文教基金會應正董事長與(左一)致茂電子ESG永續經營辦公室莊陽君副執行長致贈小禮給部落長者